跳到主要內容

芬蘭 北歐的單調之美

到了芬蘭才覺得錯過瑞典與挪威有點可惜呢,赫爾辛基的市容完全詮釋了極簡二字。北歐歷史上有影響力的強權是瑞典與蘇俄,其他國家通常是二者其一的殖民地。既然牽扯到了蘇俄,那教堂通常多少都帶有東正教的影子。參觀了芬蘭,並沒有像英國那樣,帶著皇權發展極致與落敗後重建的痕跡。最初芬蘭屬於瑞典的領地,細數芬蘭歷史,確實總是在瑞典俄羅斯的角力下掙扎著,而芬蘭一詞,在瑞典語中便是「新發現之地」的意思。
Finland/Suomi即是湖國的意思,號稱千湖之國,但是要看見獨特面貌挺不容易的,畢竟都是湖群,大眾交通沒得蓋呀!北歐予人感覺是平靜無爭,芬蘭更是個在強權中求出頭的國家,南歐源生了璀璨有熱度的文明,而後這些文明傳至西歐,順著皇權與教權發展得更華美雕琢,英法為首。北歐建築藝術音樂,是一種平靜下的趣味橫生,那些藝術家在冰天雪地中,創造出簡單,雅緻,大方的作品,平淡卻百看不厭。
從建築開始認是芬蘭吧。赫爾辛基可是「建築師的麥加」啊,「形式必須有內容,而內容必須要與大自然結合起來」這是芬蘭現代主義之父阿爾瓦.阿爾托(Alvar Aalto)的畢生藝術原則總結。
這座又古老又現代的建築便是赫爾辛基中央車站,是芬蘭的交通樞紐,正門拱門的造型在歐洲相當少見,每天有20萬人次的運輸量,以一個重要運輸點來看,他...不算非常繁忙XD拿個對照組,東京的重要樞紐新宿站,最高創下五百萬人次,即使台北車站,平均也有三十萬啊(僅僅車站,不含台北車站捷運),這裡的人口密度讓我感覺相當舒適。
雅典娜美術館是芬蘭建築師Theodor Höijer於1887年建造,以希臘神話的「雅典娜(Ateneum)」為名。 美術館正門上方,有3位著名的古典藝術家半身雕像,分別為建築師Bramante、畫家Raphael和雕刻家Phidias;在3~4樓之間則有4座女像柱,象徵建築、繪畫、雕刻和音樂等4大藝術形式。 館內主要展出從18 世紀中至2 0 世紀中的芬蘭藝術繪畫和雕塑作品。另外,這裡亦館藏了部分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中的西方藝術作品,耳熟能詳如羅丹(Augeuste Rodin)的雕塑,以及孟克(Edvard Munch)、梵谷(Gogh, Vincent van)、高更(Paul Gauguin)、夏卡爾(Marc Chagall)和塞尚(Paul Cézanne)等人的繪畫。
芬蘭國家博物館,參觀北歐的博物館相對是輕鬆的,在英國參觀,觀賞到一半迥然發現,不是在看英國嘛,怎突然跳出個法國王后啦?西歐交錯的歷史很難理清頭緒啊。北歐單純得多了。這座博物館俗稱「高塔」,建築風格受浪漫主義影響。
畫中的少女拿著的不是聖經而是一本法典,而兇猛的雙頭鷹正在搶奪她手中的法典。這幅畫意喻著俄羅斯對芬蘭的侵略。
立鐘太太太可愛了!
我在芬蘭最喜歡的一個教堂,多少因為他沒有明顯的宗教影子(或東正或天主或基督),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又稱坦佩利奧基奧教堂,是世界上唯一建造於天然岩石中的教堂,完成於1969年,是Suomalaimen兄弟與添姆的精心傑作,原本是住宅旁的岩石山,不損及原本的自然景觀,將岩石鑿開出空間,四壁保留了花崗岩原始紋理,整個教堂的迴音超棒,在現場聆聽了一場合唱詩班的練習出演,沒有麥克風,擴音器,天然的岩石回音音效奇佳,比任何百萬音響都讚。
坐在二樓,由一百條窗格透進的天光,聽著唱詩曲,一個小時的心靈Spa哪。
教堂的吸音天花板是一條2cm寬,22公里長的銅線不斷畫圓建成,銅線,玻璃,岩石,這三種很hard的組合,但教堂給人卻是溫暖的感覺。
赫爾辛基主座教堂。正門是沿襲希臘神殿的造型,東正教堂特有的圓頂,簡單的白色與粉綠,北歐的教堂風格清新多了,時隔半年仍然對這幾座教堂記憶猶新。最初教堂是為了向沙皇尼古拉一世致敬,因此直到1917 年芬蘭獨立之初,都稱為聖尼古拉教堂。教堂建於制高點,昔日選手出海,回航時若是看見白色的赫爾辛基大教堂,便代表赫爾辛基快到了,所以以前赫爾辛基也被稱為「白都」。另一說是由於赫爾辛基建築多由白色花崗岩建成,因此被稱為「北方的潔白城市」,港口顯得美麗潔淨,被稱為波羅的海的女兒。
建於1830年的教堂,是新古典主義正興盛,因此可以觀察到很明顯的希臘十字對稱結構,但時值帝俄時期,又融合東正教的圓頂教堂特色。湛藍的天空襯得教堂更雪白,很秀麗的一座教堂。
赫爾辛基三大教堂,最後一站來到烏斯本斯基東正教大教堂,離赫爾辛基大教堂不過五分鐘路程,俄羅斯的風格更加明顯,外觀屬於斯拉夫特色,紅磚帶著東方色彩,有著中西特色,但內部卻是拜占庭風格。最初為了紀念聖母升天永眠而建造,淡綠色頂上的金色十字架,大大小小有十三支面東,代表耶穌與他的十二位門徒。
教堂內部的繪畫皆由俄羅斯藝術家手繪,淡藍頂鑲著金色星星是東正教堂我最喜歡的一部份。
每天從市區回住處,會經過赫爾辛基港語Esplanadi公園,這條散步路線很舒服,在七點多太陽快下山之際是他最美的時候。
港口邊上的浮動餐廳,尼古拉二世。
Esplanadi公園裡,「波羅的海的少女」雕像。

不知為何,芬蘭給我很強烈「知書達禮」的感覺,也許是教堂的簡潔藝術,每個人除了芬蘭母語都會兩三種語言,在等車的時候手上拿的是書(真的沒人在滑手機耶,明明赫爾辛基網路方便,也拿智慧型手機),電視裡的電影電視劇,也不會特意翻譯成芬蘭語(雖然我覺得是因為芬蘭語除了芬蘭人都不懂XD他們不得不學其他語岩)
總之,不堅持拘泥於古典,也不急於發展新城市,順其自然城市化,慢慢與潮流接軌而蘊養出來的氣質文化特別吸引我。

留言

  1. 你的網誌設計好特別喔!是你自己寫的程式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不是喔,blogger既有的,沒那麼厲害啦。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芬蘭鮭魚吃爽爽的日子

  在芬蘭的第一餐外食,是在羅凡涅米的Martina,觀光區的主街很短,大概十分鐘就逛完了,很多是餐廳,可以去全世界最北之麥當勞拜訪一下,但是外觀沒什麼特別,可以索取免費明信片。

寧芬堡 Schloss Nymphenburg

在歐洲看過無數華美的城堡,寧芬堡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。一方面也是因為,這座巴伐利亞宮殿是少數允許拍照的,加上導覽機的詳盡解說,讓我可憐的記憶還殘留著些許印象。 寧芬堡是巴伐利亞統治者的夏宮,巴伐利亞邦在德國其實是個很特別的城邦,慕尼黑為邦城內最大的城市,有些對德國瞭解不那麼深的人將慕尼黑的啤酒節、源自阿爾卑斯山農民的吊帶褲、連衣裙與德國文化直接連結,或許很多德國人並不贊同,畢竟德國很大,巴伐利亞區一直以來的歷史發展,與普魯士不完全緊密連結,反而與奧匈帝國更相近。

牛津大學城

十世紀左右,農民每天趕著牛隻經過這個淺灘,趕往城內的牛墟交易,Ox是牛的意思,Ford是淺灘,後來此地得名牛津,意指牛隻經過的淺灘。牛津大學身為英語系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,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(最老的是法國巴黎大學)。實際創立時間不詳,12世紀,亨利二世禁止人民前往巴黎大學就讀(英法情節歷史悠久啊),召回許多師生,從此牛津的師生人數迅速攀升。 目前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版社便是牛津出版社,有趣的是,它依舊是第二古老大學出版社(晚於劍橋大學出版社)。著名校友或稱之為「牛津人」,亞當.史密,「豆豆先生」羅溫.艾金森,LinkedIn創始人里德.霍夫曼,休.葛蘭,寫出歌劇魅影的安德魯.韋伯,寫「愛麗絲夢遊仙境」的數學教授路易斯。此校培育出26為英國首相,更有超過100位牛津人進入下議院,140位牛津校友進入上議院(牛津劍橋統治著英國啊),也畢業了多位著名他國政治人,美國前前總統柯林頓,緬甸民主政治家翁山蘇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