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維也納 Kolping Hotel與美食

 
從布達佩斯搭乘Flixbus到達維也納,下車地點VIB(Vienna International Bustermminal),旁邊就是地鐵站Erdburg,在橘線,而離我們住的Kolping Hotel最近的地鐵站是Katternbruckengass,在綠線,兩條線交會的地方都有那麼點兒遠,勢必要轉車一次以上,而且google map跟維也納的交通系統非常不熟,請他幫忙規劃路線只會出現步行的方式(真是夠了)。
最後我們決定的路線是:Erdburg[橘線U3]-->Stephansplatz[橘線U3>紅線U1]-->Kartplatz[紅線U1>綠線U4]-->Katternbruckengass。
後來發現可以在Wien Mitte從橘線直接轉乘綠線。好在雖然google map無法幫你規劃路線,但是地鐵站有哪一線會通過的資訊可以很清楚的查到,所以只要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兒,就都不是問題啦。詳細的地鐵路線圖可以搜尋Wien U-bahn等關鍵字。
從Katternbruckengass走路5分鐘就到了Kolping(只是一路爬坡),在Katternbruckengass與Kartsplatz之間大約綿延兩公里的直線就是百年市集,Nasch Market。平常是蔬菜乾果市場,以吃食,小紅酒吧(一種類型的小酒吧,可以站著點紅酒喝)為主。週六這裡會擺起古董市集,非常多有趣的東西可以逛,古董明信片,磨豆機,古董書,堪稱這次維也納之行最有趣。
 圖片取自官網


Kolping名字來源自一位叫做Adolph Kolping的牧師,是第一個天主教工會創辦者,Kolping Hotel建築物前身作為工會據點,因此每個房間都看得見天主教十字架。房間裡該有的都不缺,雙床間,櫃子與衣櫃,足夠的插頭。
兩人餐桌,一個全身鏡。Wifi密碼需要帳密,check-in時櫃台會詢問你需要幾個帳密,一台裝置就一個帳密,如果重複登入的話會被鎖喔。
 洗澡空間不大,但是第二天就跳電了,好險當時在浴室裡面的不是我XD,不過打掃有點馬虎,洗手台上有前位房客遺留的不明物體。但後來發現是洗手台跟馬桶材質太差,非常容易沾黏,吹風機風力不弱很熱。
   

Kolping的早餐令人滿意,除了我拍的之外,我不吃的牛奶以及各種穀片,生菜沙拉吧都一應俱全,最喜歡吃水煮蛋與喝咖啡,水煮蛋煮到蛋黃剛熟的熟度,只是殼很難剝,但為了好吃的水煮蛋還是每天奮力地剝,這趟旅程喝遍了各個旅館的咖啡,維也納Kolping是第一名,拿鐵一樣是機器煮出來的但是這裡的就是比較好喝啊。
 
在維也納的超市踩到的雷,超難喝的抹茶飲料...喝起來有醃橄欖的味道...

 在歐洲旅行得越久,對家鄉味的思念也越來越巨大,在納許市場見到中國餐館,立馬衝進去,菜式很鹹,還算便宜~暫且一解思鄉味。
這是維也納分店很多的NORDSEE快餐店,主要賣一些海鮮,高級一點的龍蝦也有,以內陸國家來說不算太貴,之前看到日本一個節目,說因為奧地利位於內陸,很多人不知道海鮮的樣子,請路人畫出烏賊來,結果真的畫出一堆怪東西。
飯店對面的餃子,我好想念八方雲集啊啊!(但是回台灣之後又開始傲嬌不想吃八方雲集)
  鼎鼎大名的沙河蛋糕,Sacher Cake,故事也很多,據說真正的沙河蛋糕秘方只有沙河飯店知道,為了這個百年不傳之祕,沙河飯店與知名咖啡店DEMEL打了數百年官司。1832年,梅特涅親王的糕點師傅做出了這沙河蛋糕,深受當時貴族喜愛,依家貴族經常出入的飯店以此作為招牌點心,就是今日的沙河飯店。巧克力蛋糕中間裹著巧克力醬與杏桃餡,是挺容易想像得到的味道~有些人覺得失望不值那個價,但是傳統甜點就是這麼甜,我覺得搭配奶油吃會比較不膩(PS奶油也要加錢)
huth da moritz沒有吃到Rib of Wien,地窖餐廳太熱門,沒訂位的我們當然槓龜,這家huth是意料之外的驚喜,上頭的烤蒜頭極美味,肋排也很讚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芬蘭鮭魚吃爽爽的日子

  在芬蘭的第一餐外食,是在羅凡涅米的Martina,觀光區的主街很短,大概十分鐘就逛完了,很多是餐廳,可以去全世界最北之麥當勞拜訪一下,但是外觀沒什麼特別,可以索取免費明信片。

寧芬堡 Schloss Nymphenburg

在歐洲看過無數華美的城堡,寧芬堡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。一方面也是因為,這座巴伐利亞宮殿是少數允許拍照的,加上導覽機的詳盡解說,讓我可憐的記憶還殘留著些許印象。 寧芬堡是巴伐利亞統治者的夏宮,巴伐利亞邦在德國其實是個很特別的城邦,慕尼黑為邦城內最大的城市,有些對德國瞭解不那麼深的人將慕尼黑的啤酒節、源自阿爾卑斯山農民的吊帶褲、連衣裙與德國文化直接連結,或許很多德國人並不贊同,畢竟德國很大,巴伐利亞區一直以來的歷史發展,與普魯士不完全緊密連結,反而與奧匈帝國更相近。

牛津大學城

十世紀左右,農民每天趕著牛隻經過這個淺灘,趕往城內的牛墟交易,Ox是牛的意思,Ford是淺灘,後來此地得名牛津,意指牛隻經過的淺灘。牛津大學身為英語系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,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(最老的是法國巴黎大學)。實際創立時間不詳,12世紀,亨利二世禁止人民前往巴黎大學就讀(英法情節歷史悠久啊),召回許多師生,從此牛津的師生人數迅速攀升。 目前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版社便是牛津出版社,有趣的是,它依舊是第二古老大學出版社(晚於劍橋大學出版社)。著名校友或稱之為「牛津人」,亞當.史密,「豆豆先生」羅溫.艾金森,LinkedIn創始人里德.霍夫曼,休.葛蘭,寫出歌劇魅影的安德魯.韋伯,寫「愛麗絲夢遊仙境」的數學教授路易斯。此校培育出26為英國首相,更有超過100位牛津人進入下議院,140位牛津校友進入上議院(牛津劍橋統治著英國啊),也畢業了多位著名他國政治人,美國前前總統柯林頓,緬甸民主政治家翁山蘇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