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故事挺多,畢竟是個千年古都。細數北京知名小吃,總能看見一些滿漢文化交融的痕跡,驢打滾、艾窩窩、豌豆黃、焦圈兒(似油條的圓圈狀炸麵粉)、豆汁兒、炒肝兒、炸灌腸、鹵煮火燒。隨便一數是一大串,這趟旅行勇敢地品嘗了不少XD除了豆汁兒完全沒有記錄下來,因為嚐了一小口後,簡直形神俱滅,整個人都不太好,完全想不起來得記下來這件事。
在恭王府附近走累了的,進謬家包子吃午餐,包子與炒肝兒是標配,即使是北京人的日常正餐也時不時有這樣的組合出沒,小小不同的是,這大約是早餐份量,若是午晚餐,他們會再來一盤大炒飯或大炒麵,然後另兩三樣小菜。
......北京人食量著實驚人。
炒肝兒這碗小吃的做法跟炒沾不上一點關係,「炒」字是由滿語音譯而來,意思就是漢語中「煮」的意思,最早是由會仙居不太受歡迎的白水雜碎變化而來,比白水雜碎費工點,三個步驟都很花功伕,腸子切出柳葉狀,以鹵水洗淨後溫火熬爛,口蘑湯大火炒大料,下黃醬(似醬油),文火燉煮,最後放入熟腸、生肝、立馬勾芡撒生蒜,芡汁濃且稠,湯匙放上都不會沉下去。特別訂製了個喇叭尖的碗,盛入炒肝兒後,被形容為如「寶盞含晶」。
其後會仙居與對面的天興居合併,僅留下天興居招牌(中間的併購故事挺精彩的,有打拚出口碑的第一代招牌,被好吃懶做的第二代砸了,富不過三代的故事)。
「會仙居的炒肝,沒早沒晚」道盡當時從早到晚炒肝供應絡繹不絕的盛況。
這碗和著醬芡口蘑湯的滋味,軟爛的小腸,吃完才發現有濃濃蒜味的小吃很合我的胃口,但是依舊沒勇氣把勾芡湯都喝光光,這樣一小碗熱量該有多驚人啊!吃完這一餐才覺得口渴,不愧是重鹹重口的北方名小吃。
北京不管包子餃子都有一個讓我很難抗拒的口味,韭菜雞蛋,脆嫩的韭菜與炒蛋,包在什麼裡面我都吃得下。不過北京的包子怎麼沒有外面一層滑滑的麵皮?
事實上隔壁就是有名的庆丰包子舖(就是習近平吃包子那家的某分店)有點像在台南吃個六千結果捕捉到野生賴清德的概念XD。
事實上隔壁就是有名的庆丰包子舖(就是習近平吃包子那家的某分店)有點像在台南吃個六千結果捕捉到野生賴清德的概念XD。
在台灣也有數家分店的餡老滿,台灣走了個高級路線。在北京就是普通餐館,份量多,不算貴這樣。北京服務員跟台灣的很不一樣,含蓄地舉個手、對個眼睛,只會得到服務員一臉疑惑。在北京想得到店員注意,就提起氣,大聲喊個:「服務員,點菜!」唄。
炸灌腸。是一個光聽名字我不會點的食物,聽著像是炸糯米腸似的。最早的灌腸確實是將澱粉與碎肉灌進豬大腸裡,炸了吃。連慈禧太后都愛吃,常常遣人上福興居買灌腸。現在的灌腸已經全不含葷腥,僅以綠豆粉加香料炸製,吃著很像Q一點的炸蝦餅,跟醬汁很對味,很下酒的一道小食。醬汁以鹽與蒜搗出汁後,沖入涼水。
餡老滿招牌餃子。裡頭包有韭菜、蝦仁、炒雞蛋。多汁飽滿好吃!
逛完大柵欄後有點餓,原先只是想吃個不太飽足的東西填肚子才選了鹵煮,殊不知鹵煮裡頭有超飽足的麵疙瘩,吃完這碗差點走不動。
鹵煮源自於宮廷美食蘇造肉,蘇造肉是以五花肉與厚味湯底齊煮,是當地官員為了討好出巡的乾隆而做的美食,乾隆很愛重口味的食物,後來這道菜便流傳民間。但民間常吃不起五花肉,便以小腸、肺頭代替(第一次吃豬肺覺得好嫩好吃!)要我比擬的話,就像介於麻辣燙與五更腸旺之間的口味,有麻辣鍋的鹹,又沒五更腸旺辣。其中的油豆腐簡直完美,小腸滷得之好吃,如果你也是下水愛好者,鹵煮應該很對味喔,不過吃完鹵煮,剩餘的一天我都在灌水...是非常重鹹的一道。
歷經慕田峪長城一日遊,從什剎海的大鳳翔胡同走到護國寺來,唐廊在一棟看似廢棄的小商場裡,沒啥人氣,但是餐廳看起來很是高檔。
歷經慕田峪長城一日遊,從什剎海的大鳳翔胡同走到護國寺來,唐廊在一棟看似廢棄的小商場裡,沒啥人氣,但是餐廳看起來很是高檔。
辣牛肉...詳細名字我也忘啦,辣得我不要不要的,超辣。
翡翠辣醬自製豆腐,這道菜榮登到訪北京的驚喜,超愛吃豆腐的我超愛,很多館子都有這道菜的蹤影。
蔥油餅,油少主打香,吃一片就很飽,說是蔥油餅我覺得比較像麵餅,現桿的那種,因為油跟蔥真的不多啊。
香酥北京烤鴨,等了一個小時的烤鴨,有名氣的全聚德、便宜坊、大董我們全都沒吃到,倒是在局氣、唐廊吃了不少,每家對我來說都已經很好吃了。某天遇到善聊的司機,他說北京人不吃全聚德,都吃便宜坊(讀音:變宜坊),日本人呢愛大董(噗這我倒是可以想像,大董主打高級)。不管是在局氣或是唐廊吃到的烤鴨,皮香酥油脂豐富,醮上白糖超對味,跟很薄的麵皮放上白蔥芹菜蜜瓜甜麵醬,超級美味的。
那餅皮有多薄呢,我們到用餐結束都沒人成功單獨分出一片餅皮過。
那餅皮有多薄呢,我們到用餐結束都沒人成功單獨分出一片餅皮過。
四大天王...是誰說要四大天王的,完全想不起正確的菜名,服務員聽到四大天王還笑了下(正確名稱是四大物件)...內容物就是驢打滾、芸豆糕、豌豆黃以及艾窩窩。驢打滾就是黃米麻糬,捲豆沙,滾花生粉,喜歡吃。芸豆糕是無糖白豆沙與豆沙交叉層捲起來的小點心,入口即化。艾窩窩味道我比較不愛,因為有我討厭的椰粉。豌豆黃有點像綠豆糕加洋菜凍的概念,夏天吃了很消暑。北京最有名的就是京八件、大八件(極度不推在稻香村買伴手禮XD)也不用全吃過,有些味道實在不怎樣。
這是在什剎海走累了,隨意找一家茶館進去。「出門泡茶館兒」是老北京的生活很重要消磨時間的方式,就像喜歡泡咖啡店的人一樣。(但茶館的消費嚇到我的貴,除了茶費餐費,另外他是以時計價呀,也分大包廂小包廂,下次應該不會再進去了XDD)
古裝劇裡八卦流傳、說書傳道,常常都發生在茶館裡頭,所以茶館也分書茶館、酒茶館、清茶館、野茶館。清茶館大多是生意人用、野茶館,就是在荒郊野外的茶館。
古裝劇裡八卦流傳、說書傳道,常常都發生在茶館裡頭,所以茶館也分書茶館、酒茶館、清茶館、野茶館。清茶館大多是生意人用、野茶館,就是在荒郊野外的茶館。
在798附近的那家小館吃到的素雞一絕,包了蘿蔔、尖筍等時令。
空心菜(梗),很清爽也挺好吃的,視覺頗豐。
蒜泥白肉,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蒜泥白肉,白肉川燙的熟度拿捏得很好,肥肉不膩,瘦肉不老,薄如紙的小黃瓜完全不影響吃肉的口感,大推一個。
五穀豐登,此趟北京行學會了中文版的BANG,蔬菜都挺好吃,就是五穀豐登。一上桌在陽光底下真是很有氣勢的一道。
北京餃子,冰花很不錯,餃皮略厚,內餡稍油。
我最喜歡的翡翠豆腐,那家小館的做得更好吃一點,十條是例份,北京團菜一盤比一盤大啊。
有專利的局氣炒飯(蜂窩煤炒飯),很像在吃八寶米糕的口感,不特愛。
紫色山藥做成甜筒形狀,但味道怎麼吃怎麼像紫地瓜,略甜。
在Boys逛了故宮體會了當朕的一天,Girls在國博莫名其妙逛完,前往菊兒胡同裡很難找的Ms Mood吃下午茶。蛋糕真的個個賞心悅目,但CP值認真台北完勝。
密集恐懼 這裡取的名字都挺形象化的
小江南的上海生煎包,視覺滿分,但味道普普忘記了。
蟹黃豆腐
大煮肝絲
胡適一品鍋 胡適最懷念的徽州一品鍋,味道還不錯,但是千萬別吃油豆腐,整個北京的油豆腐都有個酸腐味。
鹽鹵豆腐。好似台版小菜滷蛋油豆腐,但鹹度破表,過過水後滋味比較好入口。
揚州炒飯
歡樂谷附近的粥立坊,雖然歡樂谷對我來說比較像憂傷谷,不過粥立坊很是不錯吃,炒飯粒粒分明,菜大份且味美,回台後還是有點想念。
每天六點出門的結果,就是通常下午四點我體力就快倒了,開始想找地方坐等各位大大下班一起回家,實話說在北京喝到的咖啡都滿意多了-在木質咖啡
招牌小麵。
石鍋豆腐。豆腐控必點最愛。
吃榮小館的今天是禮拜五,各位大大也開喝了,國酒茅台。
--
總地來說,北京路邊小吃對我而言一般般,口味有點不合,北京口味之重,老闆好像聽不到我一直說「不加醬不加醬不要加醬」,依舊給我刷上層層重鹹醬油...但大眾點評推薦的餐廳,都挺優秀墶!
--
總地來說,北京路邊小吃對我而言一般般,口味有點不合,北京口味之重,老闆好像聽不到我一直說「不加醬不加醬不要加醬」,依舊給我刷上層層重鹹醬油...但大眾點評推薦的餐廳,都挺優秀墶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