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波羅的海 愛沙尼亞 Skype發源地

這一次的歐洲行,最初的一個起點,只是一個「我想去塔林里加看看的念頭」。
然而,這個念頭就演變成了三個月的歐洲之旅。
此地最早在12世紀,便在阿拉伯世界的歷史上有了名字,一度易名,1291年被丹麥佔領,在1918年獨立後便被稱為「塔林」,在愛沙尼亞語,代表「丹麥人之城」。
回看塔林歷史,充斥著被佔領,洗劫,搶奪,少有自主權,二戰時更經歷了俄軍的密集轟炸,但中世紀面貌仍大致保留,至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加入歐盟後,經濟飛漲,尤其IT產業,有波羅的海矽谷之稱, 這裡就是Skype發源地,來到這裡旅遊也不用擔心網路問題,因為有全城wifi呀。
塔林老城區主要分為上城區(座堂山區)與下城區,上城下城不難聯想到貴族平民,而連接兩城區的兩條街道,便是長腳街與短腳街。走過大街小巷,中世紀的房屋美到令人流連忘返,一條小巷走上半天,重複走過幾回,一樣不厭倦,我也不記得哪條街是哪條街了~





記得將照片分享給朋友的時候,朋友興奮的說以後房子要漆成粉紅色,但實際上
姊姊你要先有一棟樓仔厝啊!瞬間粉紅房子的幻想泡泡都破了。

接著來到我記得住的景點故事啦,老城最外圍有從中世紀留存下來的古城牆,城牆有趣的地方在於塔牆保存完整,中世紀以來的故事也多采多姿。

從14世紀便存在的Viru Gate是塔林六個古城門,現今僅存的兩個之一,過了此門,景象從舊塔林進入新塔林,城內的石造建築特色小店,門外的商場shopping mall。

另一個現存中古世紀城門,Great Coastal Gate,是通往海口的古城門,現為海事博物館。

在大海岸城門旁邊的The Fat Margaret Tower胖瑪格麗特塔,這個可愛的塔,塔如其名。但可愛的塔曾經是監獄,現在是海事博物館。
這座塔有個有趣的名字,「窺視廚房塔」,原本是守衛塔後來改為博物館,「窺視廚房」在中古時代的低地德語的意思是「塔」的暱稱,歷史上愛沙尼亞曾經加入過漢薩同盟,通用語便是低地德語。
三角頂的少女塔Maiden Tower,實際上是囚禁流娼的,名字極具諷刺意味。此塔與老城牆一起築於14世紀下半葉,在20世紀90年代一度是受歡迎的酒吧,但是因為頻傳的鬼故事,甚至有人看見僧侶模樣的鬼魂,後來逐漸荒廢,現在已成為景點。
走出Vitus Gate與新塔林交接處,自由廣場。獨立戰爭勝利紀念柱與聖約翰教堂,這個廣場比起任一廣場都冷清的多,但這個紀念柱對愛沙尼亞人有著重要意義,不僅是紀念在獨立戰爭中殉節的4000多名士兵,也是紀念勝利獨立的那一刻,脫離俄羅斯統治始終是那個時代的夢想,夢想成真的那一天,失去許多同胞的同一天,這個紀念柱存在每一天的意義。愛沙尼亞人真的仇視俄羅斯,即使在文化上以內化,對俄羅斯裔的愛沙尼亞人,政府發予的是外籍護照,即使生於斯長於斯,依舊被當外國人對待,也相對受歧視。
下城區觀光從市政廳廣場Raekoja Platz開始,這裡是下城區的政治經濟活動中心,周遭建築群是中世紀漢薩同盟時期留下來的商貿建築,現在已經改為各富色彩的餐廳,內裝潢多保留著中世紀的風格。
餐桌美則美,但是走過店員面前,總是很難忽略他們企盼你消費的眼神,或者太過熱烈了!



市政廳廣場,畫面正中央的建築,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藥局,創於1442年,在歐洲許多藥局標誌,還是秤與蛇,杏仁糖就是他們發明的。




Raekoja Plats處處帶起迪士尼卡通中的小城景象的記憶。

鄰近市政廳廣場的The holy Spirit Church聖靈教堂,這個雪白的八角塔造型古老教堂,現在屬於路德教派,建於1630年,教堂設立最初隸屬於聖靈救濟院,第一次在此佈道使用的是愛沙尼亞語而非德語,具有歷史意義。


牆上精緻多彩的時鐘歷史可追溯到17世紀,這個巴洛克式木雕古鐘,是塔林目前最古老的公共報時器。


古城的小火車遊覽,塔林配天藍色,維也納是白色,最醜的是尼斯的墨綠色XD


在氣喘吁吁爬上城區最高點,聖奧拉夫教堂後(真是我在歐洲少數登高登到有點崩潰的經驗,兩百多階)。但爬上後古城美景總是令人讚嘆。




紀念1994.9.28的沈船事件紀念碑,一艘自塔林出發往斯德哥爾摩的郵輪,午夜時分在波羅的海沈船,852人喪生的悲劇。


下城區最古老教堂之一St. Nicholas Church,現在作為音樂廳,博物館,重要音樂演出都選在尼古拉教堂舉行。





見到餐廳Pikajala Kohvik的長鐵靴,就代表已經到了長腿街Pikk jalg了。長腿街在古時可供馬車通行,他的反義詞便是短腿街,只能足行。兩條街都可連結上城區與下城區,長腿街寬坦好行,但路途長。短腿街距離短,但是階梯陡峭略難行。

 

短腳街。


連接長短腳街的小道。


pikk jalg貫穿整個下城區,這區段是酒吧群,可愛的LABOR招牌,後面那一排各國國旗,都是各具特色的酒吧,但是酒吧只營業到晚上12點。


pikk jalg上擁有許多著名建築。



像是黑頭兄弟之屋The House of Brotherhood of Blackhead,黑頭兄弟會是中世紀在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地區,由外國商人組成的行會,創於1399年,保護神是St. Maurtirius,他的頭像被印在行會的徽章上,黑頭兄弟會因此得名。這棟建築物是目前塔林僅存文藝復興時期建築。



Brewery是我在塔林最喜歡的一家餐廳,烤風琴馬鈴薯真是太美味了,好吃又實惠。


走在街道上,兩旁建築美如童話世界,抬頭看看招牌,也異趣橫生。





波羅的海盛產琥珀,題外話我最喜歡的英文名字就是Amber(純欣賞,但我的英文名跟這完全沒關係XD),塔林據說有三多,塔多,餐廳多,琥珀商店多。實際上塔林並不是琥珀產地,真正琥珀產於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,立陶宛,波蘭都盛產琥珀,塔林的紀念品商店充滿了俄羅斯風情,但街上的琥珀多到令人無法忽視。




連芭比娃娃都吊出來了。


位於Viru jalg上的一家餐廳,Viru這條街道便是Viru Gate接通的那一條。


吊死貓井


Lai 47, The Horse Mill, 文獻中1389年第一次提到這棟建築物,是一座馬場,但實際用途卻是作為引水「幫浦」。當被圍城時,敵軍可能切斷水源,此時馬場裡的十六批馬兒,便會開始拉動四座軸轉,將水流引入護城河以供用水。但在1732年俄據時期,這個馬場單純只作為倉庫使用,30多年後便多年後便毀於祝融,今天所看見的錫頂為事後重建。二戰時期,過多的靈棺Oleviste Church容放不及,暫時也作為靈棺放置處。

直直走到上城區,又稱座堂山區。


位於座堂山的亞歷山大.涅夫斯基主座教堂。頂上的洋蔥頭看出這是東正教教堂,19世紀俄國人建造,


座堂山城堡,又稱丹麥城堡,又稱通比亞城堡(Tomepea Loss),全城第一座城堡,位於石灰岩的座堂山上,現為塔林議會所在地(看門口的車種真的是議員們等級)。


在Lossi Plat上的馬卡龍綠郵局,歐洲遇見最美的郵局。



在歐洲想找到郵局,認到這個號角圖形,便是郵局了(除了英國,身為歐洲的天龍國,英國總是與眾不同)。這個樂器稱為Post-horn,如圖所示就是個沒有按鍵的銅管樂器,19.20世紀的郵遞員與郵政馬車,抵達與離開時皆會吹響porst-horn,因為郵政時刻緊湊,所以在大多數國家都有優先通行權,路上行人聽見posthorn便會讓路。短號這樂器,便是posthorn加上按鍵而成的樂器,莫札特與馬勒都曾以短號為主角作曲,最著名的就是馬勒「第3號交響曲」。


座堂山上另一座大教堂,塔林聖母主教座堂St. Mary's Cathedral是愛沙尼亞有名的圓頂路德教堂,最初是羅馬天主教的主座教堂,1561年改宗路德教會。這座教堂特別之處在於教堂主體是14世紀的古建築,而巴洛克式的塔頂卻是17.8世紀的產物。


在爬上Tompea Hill途中看見這段話,若說現實中會為了生存而忘了如何生活,旅行中有時也會為了記錄美景而忘了享受美景呢,好喜歡這句話,不由自主就放下相機,好好看著眼前的美麗。


從上城區Tompea的Piiskopi viewing platform眺望視野,尖塔那棟是聖奧拉夫教堂,塔林最高的建築物,在1549-1625年間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,歷史上因為太高被雷擊了三次而燒毀,現在高度是123m。


塔林可愛的地方除了歷史的魅力,還有可愛的店家啊!走在古街上就是一場視覺饗宴,各式精巧可愛的窗門讓人意猶未竟。















再會摟,塔林,以我在這個城市拍下的第一張照片作結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牛津大學城

十世紀左右,農民每天趕著牛隻經過這個淺灘,趕往城內的牛墟交易,Ox是牛的意思,Ford是淺灘,後來此地得名牛津,意指牛隻經過的淺灘。牛津大學身為英語系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,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(最老的是法國巴黎大學)。實際創立時間不詳,12世紀,亨利二世禁止人民前往巴黎大學就讀(英法情節歷史悠久啊),召回許多師生,從此牛津的師生人數迅速攀升。 目前規模最大的大學出版社便是牛津出版社,有趣的是,它依舊是第二古老大學出版社(晚於劍橋大學出版社)。著名校友或稱之為「牛津人」,亞當.史密,「豆豆先生」羅溫.艾金森,LinkedIn創始人里德.霍夫曼,休.葛蘭,寫出歌劇魅影的安德魯.韋伯,寫「愛麗絲夢遊仙境」的數學教授路易斯。此校培育出26為英國首相,更有超過100位牛津人進入下議院,140位牛津校友進入上議院(牛津劍橋統治著英國啊),也畢業了多位著名他國政治人,美國前前總統柯林頓,緬甸民主政治家翁山蘇姬。

寧芬堡 Schloss Nymphenburg

在歐洲看過無數華美的城堡,寧芬堡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。一方面也是因為,這座巴伐利亞宮殿是少數允許拍照的,加上導覽機的詳盡解說,讓我可憐的記憶還殘留著些許印象。 寧芬堡是巴伐利亞統治者的夏宮,巴伐利亞邦在德國其實是個很特別的城邦,慕尼黑為邦城內最大的城市,有些對德國瞭解不那麼深的人將慕尼黑的啤酒節、源自阿爾卑斯山農民的吊帶褲、連衣裙與德國文化直接連結,或許很多德國人並不贊同,畢竟德國很大,巴伐利亞區一直以來的歷史發展,與普魯士不完全緊密連結,反而與奧匈帝國更相近。

進入哈利波特影城

英國我最期待的景點來了!Warner's Studio 哈利波特片廠,我只能說票價大概一千多看得很爽,可能非哈利頗特迷會覺得貴吧? 影城位於偏郊區的位置,但交通並不太難,最近的交通點是個火車站Watford Junction,可以在國鐵地鐵共構的London Euston站轉搭火車,出了車站一眼就可以看見接駁車,有跑馬燈跑著Warner Bros Syudio字樣,來回2.5英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