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美麗的康河河畔的劍橋大學,大約有八百年歷史,是英語世界(不是歐洲史上喔)第二古老的大學,最古老的英語系大學是牛津。13世紀因為牛津的學者與當地居民處得不好,時有毆鬥事件發生,於是部分學生與學者出走至距牛津約一百公里遠的劍橋,以躲避衝突,創建學院,便是今日劍橋大學的前身。
在劍橋我們經歷天氣變化最大的一刻,前一秒的晴天蕩然無存,滂沱大雨殺了我們措手不及。
聖約翰學院原址前身是聖約翰醫院,Ely主教由國王批准後成立了聖約翰學院,但主要資金來自於亨利七世母親,瑪格麗特夫人的遺產。為劍橋第二大學院,若是搭船參觀劍橋,就能看見學院利橫跨康河的嘆息橋,因為嘆息橋曾經連接宿舍到考場,每每橫跨此橋皆嘆息不已,所以名之嘆息橋(掰的吧...)
15世紀中國王亨利六世親自設計並創立了國王學院,是劍橋最有名的學院之一。其中最著名的是聳入雲霄的禮拜堂,前身是基督學院的原址,這個禮拜堂於亨利六是在為期間,因為財政窘迫並沒有竣工,後來亨利七世接手建造的教堂屋頂,最後在亨利八世的幫助下完工,前後歷時約100年。
最初只接收來自伊頓公學的學生(就是只接收貴族的意思),一直到十九世紀,才有了第一位非伊頓公學學生與第一位非伊頓公學之院士,如今雖然不再限定伊頓公學畢業生就讀,但依舊有一向專為伊頓公學設立的獎學金。

觀賞國王學院最美的角度,就是隔著康河。國王學院是典型的都鐸式建築,在都鐸時期,英國文化上漸漸脫離歐陸,平民房屋,酒館,教堂的都鐸建築外觀都相差甚大,劍橋國王學院的主教堂便是其中貴氣十足的一棟。

當然後門是關上的,迷人的是藍天草地。

觀賞國王學院最美的角度,就是隔著康河。國王學院是典型的都鐸式建築,在都鐸時期,英國文化上漸漸脫離歐陸,平民房屋,酒館,教堂的都鐸建築外觀都相差甚大,劍橋國王學院的主教堂便是其中貴氣十足的一棟。

當然後門是關上的,迷人的是藍天草地。
Christ's College基督學院,最早位於現今國王學院禮拜堂的位置,15世紀蓋了國王學院後便遷到今址,當時沿襲舊名God's house,直至16世紀中改名為基督學院,重建捐贈者是亨利七世母親,瑪格麗特夫人(出現again),因此與聖約翰為劍橋大學中唯二擁有相同院徽的學院。基督學院是劍橋中少數免費開放參觀的學院,別錯過啊(不然其他門票貴貴的)
P.S.有關於院徽有點複雜,但是可以辨識出左鬆餅右玫瑰,長得像鬆餅(方格眼)的部分,事實上代表城堡的鐵柵欄,有時候會加上皇冠,代表瑪格麗特娘家Braufort家徽,玫瑰代表蘭開斯特家族,中間盾形標誌為基督學院院徽,盾形院徽有代表法國的藍底百合,以及代表英格蘭的紅底獅子圖形。


隔著康河遠眺三一學院,我覺得是劍橋所有學院中最美的一道風景,進去參觀得先買門票,這次就...let it go。但三一學院依舊流傳許多有趣的小故事,例如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蘋果樹,在一次瘟疫他們把它挪回牛頓的故鄉了,但是蘋果樹的種子在三一學院生根長大。正門的亨利八世雕像原本手上持拿的是金色權杖,如今卻是一根木棍,來自一場有趣的惡作劇,亨氏八世從此就拿著木棍至今。
連接皇后學院校舍與花園的數學橋,全橋使用木造不用一根釘子。有一說法是此橋為牛頓所建,後來被好奇的學生拆開研究後,便裝不回去了。事實上這座橋在牛頓去世後22年才出現,但確實有被學生拆來研究過。
聖凱薩琳St. Catherine College,劍橋學生喜歡簡稱她為Catz,一直以來跟皇后學院保持良性競爭關係,從開工時便開啟這場競賽,因為凱瑟琳的建造,使得皇后學院正門由巷頭變到巷尾(這真的是良性競爭嗎XD)。
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通常簡稱為凱斯學院,凱斯學院擁有悠久的醫學教育系統,DNA發現者弗朗西斯.克里克,發現中子的詹姆斯.查德威克爵士,研究盤尼西林的霍德華.弗洛里爵士...皆為凱斯學院著名校友,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.霍金即為凱斯學院院士。史蒂芬霍金如今被授與劍橋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,曾經牛頓也位於此席位。
位於國王學院對面的St. Mary The Great,大聖瑪麗教堂。是劍橋大學自己的教堂,為大學城中心所在,從十三世紀起便一直存在著。花個三四鎊可以登頂遠眺大學城,但當天雨滴時大時小,不是個適合登高遠眺的日子。
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, 又稱 Round Church圓教堂,建於12世紀。
留言
張貼留言